企業名稱:重慶煜耀實業發展有限公司
聯系人:劉經理
手機:155-2002-4848(微信同號)
郵箱:1554647084@QQ.com
地址:重慶市南岸區南湖路19號
在鋼結構廠房施工中,焊接質量直接影響結構安全,可從人員、材料、工藝、檢測等多方面嚴格把控:
一、人員管理
持證上崗:所有焊工必須持有國家認可的鋼結構焊接資格證書,且證書應在有效期內。根據焊接工藝的不同(如平焊、立焊、仰焊),焊工需具備相應項目的焊接資質,嚴禁無證上崗。
技能培訓與考核:定期組織焊工進行技能培訓,包括新工藝、新技術的學習,以及焊接操作規范的強化。培訓后進行理論和實踐考核,確保焊工熟練掌握焊接參數調節、缺陷預防等技能。
健康與狀態檢查:焊接作業前,檢查焊工的身體和精神狀態,避免疲勞作業、酒后作業等情況,保證焊工在良好的狀態下進行操作。
二、材料控制
鋼材質量:選用符合設計要求的鋼材,檢查其質量證明文件,確保鋼材的強度、韌性等性能指標合格。鋼材表面應無裂紋、銹蝕、麻點等缺陷,對于有輕微銹蝕的鋼材,需進行除銹處理后再使用。
焊接材料匹配:根據鋼材的材質和焊接工藝要求,選擇合適的焊接材料,如焊條、焊絲、焊劑等。焊接材料的型號、規格應與鋼材相匹配,例如,焊接Q235鋼可選用E43系列焊條,焊接Q355鋼則需選用E50系列焊條。焊接材料應具有質量合格證明文件,并按規定進行烘焙和保管,防止受潮影響焊接質量。
三、焊接工藝管理
制定焊接工藝規程:根據設計要求、鋼材特性和焊接方法,制定詳細的焊接工藝規程(WPS),明確焊接電流、電壓、焊接速度、焊接層數、焊接順序等參數。焊接工藝規程應經過焊接工藝評定(PQR)驗證,確保其可行性和可靠性。
焊接設備維護:定期對焊接設備進行檢查和維護,確保設備的性能穩定。如電焊機的電流、電壓調節應準確,焊槍、焊嘴應無堵塞、損壞等情況。在焊接過程中,要注意觀察設備的運行狀態,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停止焊接并進行維修。
控制焊接環境:焊接環境的溫度、濕度、風速等條件對焊接質量有重要影響。一般來說,焊接環境溫度不應低于 -20℃,相對濕度不宜大于 90%,當風速超過規定值(如手工電弧焊風速大于 8m/s、氣體保護焊風速大于 2m/s)時,應采取防風、防雨、防潮等措施,如搭建焊接防護棚、使用防風罩等。
四、焊接過程質量控制
坡口加工與清理:按照設計要求和焊接工藝規程進行坡口加工,坡口的尺寸、角度應準確。焊接前,必須對坡口及其兩側一定范圍內的鋼材表面進行清理,去除油污、鐵銹、氧化皮等雜質,清理長度一般不小于 100mm,以保證焊接接頭的質量。
焊接參數控制:在焊接過程中,焊工應嚴格按照焊接工藝規程規定的參數進行操作,不得隨意調整。通過焊接設備的儀表實時監控電流、電壓等參數,確保其在規定的范圍內波動。同時,要注意控制焊接速度,避免過快或過慢導致焊接缺陷的產生。
多層多道焊工藝:對于較厚的鋼材,通常采用多層多道焊的焊接方法。在焊接過程中,要注意層間清理,每焊完一層后,應清除熔渣和飛濺物,檢查焊縫質量,如有缺陷應及時處理后再進行下一層焊接。各層焊縫的接頭應錯開,避免在同一位置重疊,以減少焊接缺陷的產生。
焊接順序:合理的焊接順序可以減少焊接變形和應力。一般來說,應遵循先焊收縮量大的焊縫、后焊收縮量小的焊縫;先焊立焊縫、后焊平焊縫;先焊內部焊縫、后焊外部焊縫的原則。對于大型鋼結構構件,可采用分段退焊、對稱焊接等方法,以控制焊接變形。
五、焊接質量檢測
外觀檢查:焊接完成后,首先進行外觀檢查,用肉眼或低倍放大鏡觀察焊縫表面是否存在裂紋、氣孔、夾渣、咬邊、未熔合等缺陷。焊縫表面應光滑、平整,寬度均勻,焊腳尺寸應符合設計要求。外觀檢查不合格的焊縫,不得進行其他項目的檢測。
無損檢測:對于重要的焊接接頭,需按照設計要求和相關標準進行無損檢測,如超聲波探傷(UT)、射線探傷(RT)、磁粉探傷(MT)、滲透探傷(PT)等。無損檢測的比例、部位和方法應符合規定,檢測結果應評定合格。對于檢測出的不合格焊縫,應進行返修處理,返修次數不得超過規定次數(一般不超過 2 次),返修后的焊縫應重新進行檢測。
六、質量記錄與追溯
記錄焊接信息:在焊接過程中,要詳細記錄焊接工藝參數、焊接材料使用情況、焊工姓名、焊接時間等信息,形成焊接質量記錄。這些記錄應清晰、準確、完整,便于追溯和查詢。
建立質量追溯體系:通過對焊接質量記錄的管理,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。當發現焊接質量問題時,可以通過查閱記錄快速確定問題產生的原因、涉及的焊工、焊接部位等信息,以便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,防止問題擴大化。